bbin国际平台

图片 南方日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_bbin国际平台

bbin国际平台

图片
导航关闭
其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南方日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 2023-06-27 09:26:41

不久前,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举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东轻工”)学生斩获金奖的项目《安固子母牙防松螺纹》亮相,是唯一入选本届大赛成果展的高职院校项目。

作为拥有90年职教历史的院校,面对国家“双高”建设新机遇,广东轻工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广东轻工将聚焦‘双高’建设和‘申本’工作,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推进bbin国际平台,推动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学校新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说,广东轻工要以自我革命持续焕发新活力,更好地服务制造业当家、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产教科联合中心”

驱动“三教”改革

南方日报:广东轻工如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杜安国:学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落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方面的重点措施,以实干实绩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考量,提高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来推动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双高”建设和“申本”工作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南方日报:具体要解决哪些瓶颈问题?

杜安国:首先是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2021年我们成立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科联合中心”,打造了跨部门、跨学院、跨专业、跨团队的协同机制,在bbin国际平台、科教融汇中驱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但推动改革不是一天可以到位的,接下来要进一步健全落实机制。

同时,我们要建设适应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平台。人才培养要向更高层次迈进,必须有产教科融合平台作为支撑。目前艺术设计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已建立这类平台。我们要加大建设力度,覆盖更多二级学院。

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服务能力,才会有真正的教学能力。学校建设好双师型队伍,实现双向流动,在bbin国际平台、科教融汇中推动“三教”改革。我们依托产教科联合中心平台及机制,强化教师下企业制度,让教师带着问题进企业,带着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企业真实项目进课程进教材,推进教材及教法改革;瞄准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创新的需求,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师团队;推动教师混合式组合机制、分配机制、评聘机制创新,以研促产,推进技术创新与转化,推进教师工作改革。

“五个再”应对

职教本科人才培养需求

南方日报:广东轻工拥有90年职教历史,在“双高”建设机遇下,如何加快发展?

杜安国:2019年底,学校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双高”建设,实际上是学校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我们全力推进“五个再”——思想认识再提升、顶层设计再优化、体制机制再改革、政策体系再创新、提质增效再加速,全力推进“双高”建设,实现办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的共同梦想。

其中,顶层设计再优化重点优化专业群的顶层设计。广东轻工有90年的办学历史,很多专业办学底蕴深厚,但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要优化甚至淘汰一些专业,新开设一些专业。

学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围绕轻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营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广东省支柱产业,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完善“协同教学中心”建设,推进跨学院、跨专业群协同教学,打造现代轻工专业集群。同时,形成专业群高度契合产业需要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群人才供给侧和区域产业需求侧的全面对接。

当前,学校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了再加速。《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广东轻工上榜60所服务贡献典型院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60所优势院校。

南方日报:办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学校有何设想?

杜安国:经过这几年“双高”建设的实践,我们办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更清晰了。

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要有自己的体系、定位和特色。所以职业本科的发展不能走普通本科的路子,不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想,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有区别。职业本科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技术技能、解决一线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研究研发能力。也就是说,职业本科的学生和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相比要具备一定的研究研发能力,和普通本科的学生相比要具备更强实践能力。

聚焦“双高”和“申本”

推进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学校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已经获得哪些成果?

杜安国: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在提升。我们构筑了bbin国际平台、协同创新、技术服务、思政创新等四类平台,构建了有序、健康、发展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实力等指标在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学校办学布局再扩大。同时,我们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为导向,聚合广东优质职教资源,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机制。牵头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一分校五中心六基地”的跨境办学布局,建立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渠道,输出“广轻职教”模式。

南方日报:服务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轻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杜安国:在过去9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轻人始终有一种接续奋斗的精神。面对未来,我们依然充满了激情和斗志。

广东轻工不能走惯性发展的轨道,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更好地服务制造业当家、服务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接下来,我们要围绕产教深度融合,建设重大实体化运行平台,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国家战略能力。

同时,建设职业教育研究高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发展和珠三角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制定先进职业教育标准,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广东轻工将聚焦“双高”建设和“申本”工作,继续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为广东打造技能型社会、为更好服务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案例

产教科联合中心解决职业教育痛点

2021年广东轻工成立了产教科联合中心,消除了职业教育产、教、科分离痛点,打破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和资源分割界限,为政、校、行、企架设沟通桥梁,促进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教”改革融合发展,实现产、教、科深度融合。

联合中心聚焦产业需求,搭建科研平台,组建62支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等活动,培育重大成果,同时注重成果转化。

去年,广东轻工产教科联合中心牵头走访企业300余家,服务轻工、食品、生化、艺术设计等相关企业500余家,助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7.5亿元,科研到账经费达3097.7万元。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团队打造卓越教师

广东轻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团队是第二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等卓越教师。

该团队搭建了由教育部绿色日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绿色日用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组成的产教科融合平台,以卓越教师培养平台支撑教师发展。

该团队的每位教师聚焦一个产业核心技术方向,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团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教科研项目资助共18项、横向研究课题62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2件,获科技成果鉴定25项(其中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2项)。

数读

●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成广东省首批“党建双创示范校”(广东省高职唯一),获评全国“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

●近5年,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5项,省级以上纵向项目立项191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5项,面向企业开展科技攻关项目416项,申请专利1190件,获得专利授权953件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通讯员 林怡如)

外媒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6/27/content_10065239.html